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原来,英宗还在濮王府当王子时,曾嫌赐马不好,派人找群牧司调换一匹,被吕公弼拒绝了,说是:“十三王子是朝廷近亲,威望很高,应当避嫌,不能换。”谁能想到这么一件小事,会在这里派上用场?公弼自然只有磕头感谢了。
英宗兴犹未尽:“蔡襄办事很不得力,许多事都拖拉不办。您到三司,该怎么办?”
公弼早已知道皇上不满蔡襄,答道:“蔡襄办事一向很认真的,没有什么过失,恐怕有人在圣上面前乱说吧?”
好,不落井下石,厚道。英宗越发赏识吕公弼了,说:“您办事朕放心,好好儿去办吧!”
这人,一福至心灵,便能着手成春,实在没法儿说。这么用人,自然也同样只有专制朝廷,才能如此!
英宗既已做出清理门户的榜样,首席大臣当然要紧紧跟进。史志聪不还在那儿散布不满吗?这淆乱两宫的罪名,就足够沉重的了。又查出他假传圣旨,私调奉宸库珍宝赏赐皇后。这样的人,不清除出去,不说朝纲难靖,迟早还会惹出大祸!
韩琦在英宗那儿得到许诺,便拿出一张空头告牒,吩咐堂吏:“去,拿给欧阳参政与曾丞相,请他们签署一下。”
堂吏一看是个空牒,正要问问缘由,话到嘴边,又忍住了:韩丞相从来说一不二。既是空头,总有想法,照章办事得了,干吗问他,自讨没趣?
他拿着空牒,找到欧阳修,禀道:“韩相公请您与曾丞相签署一下。”
欧阳修提起笔,就签好交给堂吏了。
还没坐下呢,就见曾公亮赶过来了:“欧阳大人,您看清这张牒子了吗?是空的!什么事都没说,您就签了?”
欧阳修一笑:“看了,能不看吗?韩大人肯定有用处,您签上没错。”
曾公亮犹豫了一下,还是签了。
韩琦拿到两个人签署的空牒,就填了去处,吩咐属吏:“立刻去宫里传宣政使、入内都知史志聪。”
史志聪一到,韩琦就数落道:“史志聪,您淆乱两宫,假传圣旨,罪该万死!念您服侍太后一场,且从轻发落,着为保信军节度副使,蕲州安置,即刻动身。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史志聪似乎早已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也不答辩,只请求道:“是否容我安排一天,等两天再走?”
韩琦道:“史大人,圣上旨意,即刻动身,谁敢让您延缓?就请动身吧?来人啦,安排史大人立即动身去蕲州。”
所谓安置,实际就是管制,官衔不过空名而已。史志聪拖延的目的,原是想和太后通气,让她援手,或者能够有所缓解,或倒转。既然韩琦防着在先,他也就不再说了。一叉手,扬长而去了。
宫里宫外都净了手,英宗终于放心了。
。 想看书来
大宋遗事 第五十四回(1)
封皇封后血浓于水
言礼言情轻重在心
太后还政不久,韩琦就给英宗上了一个劄子,请求尊礼英宗的生父濮安懿王允让及他的三位夫人王氏、韩氏、任氏。那理由自然特堂皇,处处把着礼义亲情不放。原来这礼、义、亲、情等虽有区别,并不矛盾。凡事既要讲义,又要讲恩,才算敬礼合情,不忘根本。圣上受命先朝,承继大统,特别尊崇先帝,而对于生身父母的恩德,始终只作私亲,虽然钦重,却不愿多加尊隆,这是以义为重,将情服义。这是皇上圣明知礼。在皇上固然应当这么做,但如何尊礼生身父母,并不只是皇上个人的家事,它也关系到彰昭孝道、淳厚民风的治政大事。我们身为辅弼大臣,对此不能不闻不问。所以,请求皇上恩准有司商讨,准古酌今,拟制适当典礼,尊隆濮安懿王及王、韩、任三位夫人,以便隆恩广爱,合义称情,宣扬孝义,敦厚民风。话既说得透彻,也说得圆滑,留有余地:各色人等有不同看法,尽可以讨论斟酌。
允让是在嘉祐四年薨逝的,由仁宗追封为濮王,谥号安懿。那时,英宗还在做他的团练。仁宗要升他为防御使、知宗正寺,他不还因为替允让父亲守孝,而一口回绝了吗?从来父母子女,都是荣辱相连的。子女会因父母显要,而得到荫封;子女显贵,父母也一样会因为他们而得到封赏。臣下做了显宦,他们的父母无论生死,都会被赐官晋爵,那么,这做了皇上的人,对自己的亲生父母,自然更应当有所表示!尤其是,英宗进入皇宫之前正为允让守着孝,进了皇宫角色陡然转变,尽管感戴仁宗、太后的恩德,抚今思昔,也更忘不了生身父母的养育之恩了!一有机会,他几乎总要想着如何报答生身父母。韩琦的奏折,正是想他所想,急他所急,说出了他自己不便出口的话,还有能比这更叫他高兴的吗?只有这样知心知肺、一语中的的大臣,才是真正的心腹股肱!这一点,又叫英宗觉着宽慰踏实。
可仁宗晏驾刚过小祥不久,现在来讨论生父的尊礼问题,恐怕还是太早点儿?还是等行了大祥礼,再说吧?英宗这么想,也就这么批了:到先帝大祥以后,再说。
到仁宗的大祥礼也行过了,尊礼濮王的事就最后提到日程上来了。朝廷下诏,请礼部官员与待制以上的官员充分发表意见,务必使这件事做到尽情尽礼。
犹豫过一阵之后,陆续有人上书了。头一个说话的,是翰林学士王珪王禹玉,文章写得不错,也是一个有些较死理的人。仁宗刚要立嗣那会儿,手诏请他草诏,他不就是当面问准仁宗之后,这才下的笔吗?他摇头晃脑地说:根据《仪礼?丧服记》,过继给人做子孙,就应当视继父母为大宗,而将自己的亲生父母降为小宗。说到丧礼,为继父母必须守孝三年,而为亲生父母只要守孝一年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有这种区别?就是因为人不能有两个尊长。有了两个尊长,对于尊上的那一份恭敬孝顺之心,就得一分为二,不能专一,那还谈得上尊贵吗?因为这个缘故,秦汉以后凡不由嫡亲而是由旁支继承皇位的,一般都不尊奉亲生父母为皇帝皇后;要是不顾礼仪,硬是尊奉亲生父母,总要被后人指责批评。而且,他们这些人,往往都是在先皇驾崩之后临时继承皇位的,从来没有真正过继为子,不像圣上,继位之前就认真立嗣给仁宗做儿子了。因此,如果他们尊奉亲生父母为皇帝皇后,都有悖于礼仪,圣上就更不能这么做了!怎么办才合适呢?只要像先朝那样,加封濮安懿王为大国高官就成了,夫人们可以尊称大国太夫人。说了半天,核心意思只有一个:不能尊奉允让夫妇为皇帝皇后。要那样,就是天有二日,国有两主,就完全乱套了!
中书与圣上之所以重提尊礼濮王,虽然打算各有不同,目的却都是要尊奉允让做皇帝。否则,事情都过去了,有加封,有谥号,还提他干什么?王禹玉反复说明不能尊奉允让为皇,对于中书与圣上的用意,该是一清二楚,他这是刻意对症下药。
中书的人一看到奏折,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可朝廷既然下了明诏,不叫人说话是不行的。这事原不在能不能办,好不好办,只要皇上执了意,下一道圣旨,什么不办了?所以要人说话,原是防人指责议论,背地里戳脊梁骨,好叫他们心里服允。那么,只好大家周旋,一起玩玩智力游戏了。
韩琦、曾公亮、欧阳修他们几个意见一致,自然心照不宣。
韩琦指着禹玉的劄子说:“你们瞧瞧,这里说濮王对圣上虽有养育之恩,但承继皇位却全因为先帝,所以礼该尊隆先帝。这我就不懂了?尊礼先帝,首先是因为过继为子,以子尊父。照他这么说,要是先帝不传位于圣上,圣上就可以不行人子之礼了?这不是以势利劝人,见利忘恩吗?岂有此理!”
欧阳修则推敲道:“说了半天,却没说正题:皇上该怎么称呼濮王?这才是关键。”
曾公亮也看出了问题所在:“就这么奏请皇上,下诏请他们明确提出称谓。明确了,才好实施。”
新诏下来,禹玉与翰林学士们扳着指头一算:允让是仁宗的堂兄,仁宗是英宗的承继父皇,那么,最合适的称呼应当是皇伯,不称名字。他们也就这么上书呈报了。
中书不以为然,同样引了《仪礼?丧服记》等书,驳道:为人继子,不等于不要亲生父母!礼仪只是服丧降一等,不等于连父母的名分也要剥夺。明明是亲生父亲,却要改称伯父,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而且,皇伯的称呼,也根本没有典礼依据。不仅本朝,查遍历史,也没有先例。究竟该怎么称呼呢?中书亮出了底牌:该称皇考,就是皇父哪!而且,他们还搬出了两个汉代皇帝,作为例子:一个就是汉宣帝刘询,另一个就是光武帝刘秀。刘询是在昌邑王刘贺之后,继承汉昭帝刘弗陵的皇位,尊奉父亲史皇孙做了悼皇。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也尊他父亲南顿县令刘钦为皇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人寝室 武神降临 无心二嫁 灭神录 人间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 重生之翻身 风物语 逃杀游戏 离奇的恐怖袭击案件:美声 朕的霸图 皇后宇风(穿越时空) [综漫]长梦 BY 申屠此非(东方) 素手翻天之异能在手 红楼之林家谨玉(完结+番外1-9) 倾城王妃 明清史事沉思录 幽灵界 (完结)作者:酥油饼 我在火葬场的故事 泣神归来
一个本来庸才的学生,在一次奇遇后,居然成为傲世天才,他发现自己的身世居然是而后面还有天大的阴谋...
强者遇袭,重返少年时代,成为当年弱小的废物少主。前世的仇人,今生,绝不会放过!前世的遗憾,今生,一定要弥补!待到灵剑长啸之时,天地三界,我为至尊!若有不从者,一剑,杀之!...
被丈母娘为难,被女神老婆嫌弃!都说我是一无是处的上门女婿!突然,家族电话通知我继承亿万家财,其实我是一个级富二代...
...
被家族抛弃,被仇敌废掉的少年商浩,在走投无路时,救了两个人,然后,他发现自己有了异能故事从帮助一个村子脱贫致富展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仙门弃少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给力文学网哦!...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