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初七贼陷大同
乙未日,李自成攻克大同,知府董复与乡宦韩霖均投降。此前,贼军宣称投降者可免一死,使得当地军民纷纷打算投降。巡抚卫景瑗痛骂贼军,被处以凌迟极刑,张国维率领数骑南下逃亡。文学家李若葵全家九口集体自缢,崇祯帝为其题字“一门完节”。
卫景瑗传
卫景瑗,字仲玉,号带黄,陕西韩城人。天启乙丑年(公元1625年)进士,初任河南府推官,后升任山西道御史,弹劾内阁大臣周延儒,受到朝臣赞誉。崇祯壬午年(公元1628年)升任佥都御史,同时任大同巡抚。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李自成攻陷太原,总督王继谟闻风逃逸,贼军抵达宁武,周遇吉告急,卫景瑗急赴大同,请求镇守大同的姜镶提兵救援。姜镶犹豫不决,未派兵。宁武陷落,三月一日,贼军抵达大同,姜镶献城投降。卫景瑗被俘,面对李自成,他拒不屈服,坐在地上大呼“皇帝”而痛哭。李自成称赞他为忠臣,下令不杀。卫景瑗起身以头撞石,鲜血淋漓,贼军将其拘押在军营中。六日,卫景瑗在海会寺自缢身亡,当时他身着官服面向南方哭泣,向皇帝所在的方向叩首而绝。延安推官顾咸正为其撰写墓志铭,称:《纲目》记载北宋大臣刘韐自缢于金军,以此表明金军不能以武力迫使刘韐屈服,而刘韐选择自缢;卫景瑗有老母在世,贼军又表现出对他的仰慕,不杀他,他完全可以避免死亡,但他坚守大义,从容赴死,这难道不是得正之道吗?至于失陷封疆城池之事,实在难以言说,当时边防官军已有八个月没有军饷,而镇守大臣内斗不断,即使再有贤能之人,也无计可施。南明朝廷追赠卫景瑗为兵部尚书,谥号“忠毅”。
另有一说,卫景瑗于天启壬戌年(公元1626年)进士及第,贼军攻城时被捕。贼军命令他下跪,他坚决不从,说:“我的膝盖不向皇帝以外的第二人下跪,即使要杀我也是如此。”贼军将他关押在另一房间,他始终不屈,最终自缢而死。
初八宣府陷
丙申年,李自成攻占了宣府。当时叛将白广恩向李自成阵营投诚,并写信劝说驻守大同的总兵姜镶一同投降。负责监督军务的太监杜勋身着红色官袍,带领仪仗队出城三十里,迎接贼军进城。贼军声称投降者不会被杀害,这一消息使得城中的军民私下纷纷议论投降之事。巡抚朱之冯为了激励守城军民,宣布重金奖励坚守城池之人,然而竟无一人响应。他连续三次下令要求军民固守,但所有人都跪下请求他说,希望巡抚允许他们向贼军投降,以此保全全城人的生命安全。
朱之冯孤身一人巡视城墙,见到架设的红衣大炮时,他对士兵们说:“你们试着发射这些大炮,至少可以杀死几百敌人。即使因此我被敌人杀害,我也毫无怨恨。”然而,士兵们依然不听从他的命令。
无奈之下,朱之冯决定亲自点燃火药准备抵抗,但周围的士兵和百姓纷纷阻止他,这让他深感悲愤。最后,朱之冯强行夺过一名士兵的佩刀,选择了自刎。宣府的军民最终集体向李自成贼军投降。监军霍达逃回京城。这一天,天空中狂风大作,雾霾笼罩,白天如同黑夜一般昏暗。
而根据《甲乙史》记载,巡抚朱一冯是被贼军抓获并杀害。
兵科给事中韩如愈奉命前往各地督征粮饷,当他行至山东东昌府附近的戴家庙时,被刘泽清所派遣的军队杀害。刘泽清属下说道:“此时你还能随意弹劾我们的主将吗?”
淮扬巡抚路振飞坐镇河边,用令箭召集各艘躲避战乱的船只有序进入港口,并预先安排好供给,确保难民得到妥善安置。
朱之冯传
朱之冯,字乐山,号勉斋,是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他在天启乙丑年(公元1625年)成为进士,并被任命为宣府巡抚。甲申年(公元1644年)三月,贼军逼近京城附近地区。当时宣府总兵王通已经秘密派人向贼军投降,并准备迎接他们进城。尽管如此,朱之冯仍然不辞辛劳地登上城墙,与王通共同守卫城市,他们将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各自负责防守。
当时贼寇来犯的消息越来越急迫,朱之冯迅速上报朝廷,并请求支援。然而,城中突然流传起谣言,说朱之冯怀疑宣府百姓谋反,请求朝廷派兵屠杀全城。恰好此时,朝廷调拨了二十万后援部队,很快即将到达,这使得城中人心更加恐慌。同时,又有人传言贼军所过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甚至发放财物救济贫困,免除赋税以缓解民众困境,仿佛沛县亭长刘邦、太原起兵反隋的李世民等历史上的仁义之师再现。因此,士兵和百姓对贼军的期待越来越迫切。
到了十二日,贼军的主力部队抵达城下。朱之冯正在城上指挥抵抗,却发现身边的人纷纷逃散,无法阻止。只剩下七八个人围在他身边,但他们的意图也难以捉摸。不久,有人报告说贼军已经从南门进入城市,全城都挂起了彩旗,有的是丝绸,有的是布料,没有的就用纸代替。百姓们胸前都贴着“顺民”二字,焚香跪地迎接贼军,街道上到处都是贼军的骑兵。
朱之冯见此情景,愤怒至极,下令将大炮转向城内射击,但炮手迟迟不行动。无奈之下,朱之冯亲自起身拉动大炮,却发现炮弹引信孔被牢牢钉住,意识到大势已去。于是,他索要身边之人的佩刀想要自尽,但左右的人将刀藏起,意图将他活捉献给贼军,以此作为自己的首功。
朱之冯面朝南方,仰望天空,哭泣着呼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成祖文皇帝(朱棣)、今上皇帝(崇祯朱由检),自己没想到天命和人心会如此转变,他死后将成为厉鬼,消灭贼军以报效国家。哭泣结束后,朱之冯拜了五拜,然后用绳子系在颈上自缢。当时他旁边又两三个仆人在,但他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后事的遗言。最终朱之冯在城楼的檐下自缢身亡,尸体被贼军抛弃在护城河中。第二天早晨,贼军大肆奸淫掠夺后离去。
到了十四日,才有一些有义气的人来收敛朱之冯的遗体。护城河附近的野狗很多,经过一夜的尸体都会受到伤害,但朱之冯的遗体经过两天两夜,面貌和身体仍然完好无损。不久之后,李鉴等人起兵反抗贼军。
李鉴,四川成都人士,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起初担任分巡口北道职务,行事果断勇敢,具有胆识与策略。后来晋升为宣府巡抚,不久又被免职,由朱之冯接替。此时,李鉴仍留在宣府地区。当贼军攻破城池之后,伪政权的权将军发出檄文,强迫当地知名士绅和大户人家缴纳大量金钱,并严刑拷打他们,手段极其残酷,李鉴也同样遭受了这种迫害。他对贼寇恨之入骨,百姓民心也都充满怨恨。
到了四月底,坊间流传贼寇已被吴三桂借助外部兵力击败的消息。于是,李鉴趁机集结了数千民众,在五月初五拂晓时分包围了伪政权的相关衙门,迅速擒获了权将军、果毅将军以及防御使、州牧等伪政府官员。当天,李鉴等人设立了先皇(崇祯)的大行皇帝牌位,痛哭着举行哀悼仪式,紧接着便将那些伪官斩首挖心,以祭祀先帝。众人一起歃血为盟,饮酒誓师出征。
随后,他们将朱之冯的灵柩移入巡按御史的官署,重新进行装殓,更换了厚重的棺椁,原以为朱之冯尸体已经腐败,打算用白绫包裹,但在打开棺材查看时,发现遗体颜色依旧如生,丝毫没有损坏。于是他们将遗体停放在中堂,按照礼制依次进行哭祭。三日后,他们为朱之冯修筑了坟墓,并举行了正式的安葬仪式。至今,那座高大的墓碑仍然留存。南明朝廷追赠朱之冯为兵部尚书,并赐予“忠壮”的谥号。
关于宣府陷落的具体日期,前面记载为初八日,而这份传记中则提到十二日贼人才抵达城下;另有关于姜镶投降的时间,先前的记录显示三月一日姜镶在大同开城投降,而此处则说是初八日白广恩联系姜镶投降。对于朱之冯的死因,一方面说是自刎,一方面说是被贼人杀害,而这篇传记中则记载为上吊自杀。显然,这些细节在不同的记载中有出入。
总之,对于善于阅读史料的人来说,不必过于纠结于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与死因的不同描述,关键在于关注事件的真实性及其涉及人物的忠诚或背叛性质,切勿因为记载的差异而嘲笑书籍缺乏定论。我后续的记述内容都将遵循这样的原则进行理解与解读。
盗墓,被偷听心声后我暴露了 追妻火葬场之荣门弃少 书记秘事 救!珍稀动物把我家当月子中心了 遥远尽头命定旅途的终焉之刻 神龙戒 背负世界之蛇 华夏先祖屹巅峰 八零军婚,不是寡妇是悍妇 穿书不入爱河,身边全是癫公癫婆 快穿女配炮灰都不干了 都市龙医:我和绝色老板娘的孽缘 天天偶遇,你管这叫高冷校花? 第七传人 规则怪谈:不能撒谎的欺诈师 一切从停职开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相思难忘不负卿 横推九世:诸位女帝一直在等我 黑暗之下:废土世界的危机
肉身不破,灵魂不灭,为了回到穿越前,为了再见到他可爱的女儿,不断引起星域乱战,一个不死强者,重启纪元,回归平凡,从此一个无敌奶爸诞生了。续集,正在新书连载着...
我是空间的旅人,时间的行者我追逐真理,寻觅起源我行走诸天,求真万界我是传道者,亦是冒险家。另外,我真的很凶,超凶(看封面)!声明1本书尽量走合理认知世界的路线,有自己的观点设定,不喜勿扰!声明2本书中的内容并不真科学,并不全合理,因为没有实际基础,纯属作者菌的蘑菇想法,作者也写不出全无bug的小说。...
为了救一个小女孩,刚刚毕业的萧奇博士,从美国穿越回了八年前的中国,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重生之后,萧奇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要帮忙性格淡然又才华出众的父亲,至少从副科级小官连升七级,青云直上,坐到副省级高官的位置,才不枉费了父亲一辈子的正直和善良。对于前世辜负和错过的女孩子,萧奇也下了决心,一定要努力给予她们幸福,不要...
他世袭罔替,却非王侯他出身世家,却非高门。作为六扇门中的一个牢头儿,他本想老老实实把祖上传下来的这只铁饭碗一代代传承下去,却不想被一个神棍忽悠出了那一方小天地,这一去,便是一个太岁横空出世。他自诩义薄云天,为人四海,是个可以托妻献子的好朋友,可他所到之处,却是家有佳妇贵女者统统藏之深闺不敢示人他自称秉性纯良,与...
...
蜀山有玄门正宗,一家独大。主角修炼的是魔门正宗。群号紫云宫2211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