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讲读】
此章的“三才”,就是天、地、人;天地谓之两仪,兼之人,便是“三才”。曾子聆听了孔子以上关于“五等之孝”的阐述,上至于天子,下至于庶民都当行孝,始知孝之为大,情不自禁发出感叹赞美。于是孔子进一层给他讲说了孝是天经、地义、人行之事,可以对人们进行教化。因此本章名为《三才章》。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注》:“参闻行孝无限高卑,始知孝之为大也。”高至于天子,卑至于庶民,孝道展现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曾子不由得赞叹,而这种赞叹也引发了孔子再度的循循善诱,继续为他深入地讲述孝道之广大、博大、重大。
一、孝:天经·地义·人行
1。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注》:“经,常也。利物为义。孝为百行之首,人之恒德,若三辰运天而有常,五土分地而为义也。”“经”,常、经常、长久。“义”,有利于物称为义。“三辰”,上天的日月星辰。“五土”,山林、川泽、丘陵、水边平地、低洼之地,《孔子家语·相鲁》:“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所生之宜。”
孔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孝的重大意义。上天的日月星辰经常在运行,这是“经”;大地五土利于万物生长,这是“义”;这就是天经地义。人秉承天地之气而生长,人也效法天地而存在,孝就是像天经地义一样,永远地施行流传,永恒地具有利之义。孝就是天经、地义、人行之事,孝就是民众的行为常德,孝贯通了天地人三才。
古人云:“孝为百行之首。”先人又云:“孝为百行之本。”这其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又如郑玄注《论语》云:“孝为百行之本,言人之为行,莫先于孝。”
2。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郑玄《注》:“天有四时,地有高下,民居其间,当是而则之。”又云:“天有常明。地有常利,人法则天地,亦以孝为常行。”又云:“政不烦苛,故不严而治也。”
唐玄宗《注》:“天有常明,地有常利,言人法则天地,亦以孝为常行也。”“法天明以为常,因地利以行义,顺此以施政教,则不待严肃而成理也”。“则”,效法。“因”,依据、利用。 。。
三才章第七(2)
这是说,人们应该去效法天与地的经常法则,效法天的常明来常行孝道,效法地的常利来行义,以此来顺化天下。因此那些教化不必有待于严肃说教,而自成道理;那些政治不必有待于严酷管理,而自行被治理。这里包含有五等之孝的人们,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者,越是高层次的尤其要“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这才能收取“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的绩效。
二、先王政教“五条”
1。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注》:“见因天地教化人之易也。君爱其亲,则人化之,无有遗其亲者。”
孔子又引进历史进一层解读。先王见到顺因天地的那种教化所带来的方便易行,便有种种做法。孔子又总结揭示出“五条法则”。第一条,是用博爱作先导,而民众没有谁遗弃他们的亲人了。这也就是先王先对自己父母敬爱,而后民众就效法他了,不会遗弃他们的父母了。
2。 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注》:“陈说德义之美,为众所慕,则人起心而行之。”第二条,是向民众陈说道德义理之美,让民众羡慕之,感动之。民众知道德义的美好与作用,心中欣然而向慕,那么也就会行动起来,便有好的行为。
3。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
“先”,领先,表率。《注》:“君行敬让,则人化而不争。”第三条,君主要以身作则,谦敬礼让,做出表率,那么民众就跟着被教化了,就不争夺了。
4。 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注》:“礼以检其迹,乐以正其心,则和睦矣。”第四条,君主用礼乐来引导民众,那么民众就会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乐来端正自己的心志,也就和睦相处了。
5。 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注》:“示好以引之,示恶以止之,则人知有禁令不敢犯也。”第五条,用好恶之分辨来明示引导民众,知道禁忌、禁令、禁条,懂得善事、善举、善行,使得民众向善而不趋恶,走正道而不走邪路。
三、引《诗经》的正反启示
此章最后也引《诗经》作结,此诗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赫赫”,显赫。“师尹”,即指周朝大师尹氏;“师”,大(太)师,周朝三公之一。此句的意思是:声势显赫的大师尹氏,民众都瞧着你呢。
从正面讲,那么如《疏》所云:“师尹,大臣也;一人,天子也;谓人君为政,有身行之者,有大臣助行之者。人之从上,非惟从君,亦从论道之大臣,故并引以结之也。”这就是说,君臣应该同体、君臣相须,互相推行天经地义的孝道,以孝治国。
然而还有反面的启示,但是历来的注家似乎都忽视了。试看此《诗》本来主旨,是周大夫中一位叫家父的人严厉斥责大臣尹氏在执政中的种种错误,比如为政的不公平、任用小人等,因而导致了政治昏暗,国家危机四伏。这两句诗句是说,民众正警惕地观察着这位作恶多端的大师的一举一动呢!
因此这里的引《诗》就和他章不同,他章是从正面来赞美的,此处又用反面典型的师尹来警示世人。那就是身居高位者,在“孝治天下”中本应该辅助而行的,本应该也做出表率来,然而相反却在那里为非作歹,因此遭到民众的反感的警惕的注视。这应该很有震撼力量,尤其是对古代居于高位的统治者,更是有力的鞭笞。
四、《三才章》现代启示谈片
孝,是天经地义的。——孔子如是说,中国人数千年以来也如是闻,因此孝的理念也如是深入到中国文化、人文性格的方方面面。
“三才”,是天、地、人;“三才”的意蕴,是天经、地义、人行。那么“人行”,人又怎么行法?孔子指出了五条:(1) “先之以博爱”,在博爱的教化下,民众就不会遗弃亲人。(2) “陈之以德义”,在道德的宣扬下,民众就兴起好的行为。(3) “先之以敬让”,在敬让的风气之下,民众就不会纷争。(4) “导之以礼乐”,在礼乐的引导下,民众就和睦相处。(5) “示之以好恶”,在能明辨是非之下,民众就知道该禁戒什么了。
只要看看现代人还在那里不断地遗弃亲人、还在不断出现不道德的行为、还在为名利纷争、还在不和睦地相处、还在不辨是非地妄为,也许会猛然觉醒,孔子所说的往往一下子就泯灭了古今时间上的隔阂了。
孔子名言:“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如何能够“其教不肃而成”,而不是“肃而不成”?如何能够“其政不严而治”,而不是“严而不治”?孔子在《孝经》里给后来者提供了智慧,但是智慧还要通过现代人的批判吸收来消化融汇,这又是如何面对智慧的智慧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纪孝行章第十(1)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译文】
孔子说:“孝子奉事父母,平时生活中要尽心竭力孝敬,赡养父母就要尽心竭力使得他们快乐,生病了就要尽心竭力为父母分忧解愁,为父母操办丧事要竭尽哀情为他们悲哀,祭祀父母要竭尽心力为他们严肃斋戒。此五者具备了,然后才能尽孝地奉事父母。奉事父母的人,身居上位,要不骄傲;居处下位,要不作乱;居处在众人中,不与他人纷争。身居上位而骄傲,那么就会灭亡;居处下位而作乱,那么就会遭受刑罚;在众人中而要与他人纷争,那么就可能会遭遇?
走肉行尸 阴阳宅风水 塞拉的符咒 拆掉思维里的墙 我的哭声无人听见 僵尸少年修仙记 姬的时代 鲁宾逊漂流记 百家讲坛:道光皇帝 末日审判者 禁区潜入者 飞扬-比天空还远的季节 观测站日常(双性) 你有一个沈流景 陌生女友 玄欲 杜拉拉职场潜规则 桃红床的故事 中国热 碎在卷宗里的玫瑰
...
段飞是个倒霉的孩子,老爹被人陷害入狱,又遭遇对象退婚,开间小诊所给村里的人治病,连温饱都不行。可他从未放弃过努力,他坚信只要人不死,必定有站在人生巅峰的那天,最后他用枚小小的银针走上复仇之路,凭精湛的针灸获得无数美女青睐陪伴。这是个励志故事,段飞的崛起之路经受无数阴谋陷害,可他为了坚守正义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跟邪恶力量做斗争。...
看书名就知道,我们的猪脚究竟要干什么!请耐心看下去,你不会失望的!京华市委书记的儿子荆天,16岁,仗着老子是京华市的一把手,在学校里是个问题学生,回到家却乖的不得了,这个两面少年,无意中从一枚祖传古戒中得到一种神奇的功法,从此之后,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成绩陡然上升,少女少妇看到他就美眸放光,将市委大院里的RQ收了之后,他便将魔爪伸向了校园,伸向了整个京华市的各个部门,只要他见到的美女,就想方设法归于自己麾下,邪恶而轻松的猎美之旅,充满着令人拍案的奇妙遭遇,是艳遇还是刻意追求?敬请期待...
格斗,医术,算命,鉴宝,泡妞无一不精。嚣张,霸气,睿智,重情,重义集于一身。水有源,树有根!他就是世界最强者的唯一门徒!从此,最狂门徒诞生!慕容2015都市新作,请大家多多支持!慕容官方交流群慕容世家167168067另,慕容完本作品特种高手纵横都市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人无耻则无畏,人至贱则无敌!谁说盖世枭雄必需得霸气十足?谁说无耻贱圣踏不得七彩祥云?谁说此般少年不能争天命,演修罗,替天行道?(QQ书友群313310371)...
刚发现自己会被裴聿城的意识附身时,林烟是拒绝的。明明在酒吧蹦迪,一醒来,躺在了荒郊野岭。明明在家里打游戏,一醒来,站在了欧洲大街。明明在跟男神烛光晚餐,一醒来,站在了男洗手间。这日子没法过了!后来的林烟大佬求上身,帮我写个作业!大佬求上身帮我考个试!大佬求上身,帮我追个男神!大佬听说生孩子挺疼...